首页 >> 职业资格
教师资格
考试指南 | 考试资讯 | 复习指导 | 试题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试题库
站内搜索:

小学教育学同步训练:第六章 教学(上)
作者:城市网 来源:城市网学院 更新日期:2013-6-21
  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而非唯一工作。
  2.C解析: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3.D解析: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间接知识和间接经验。
  4.B解析:“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自身的能力。
  5.D解析: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6.A解析:孔子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
  7.D解析:夸美纽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理论。
  8.B解析: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间接性的特点。
  9.A解析: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10.D解析: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没有必然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ACDE解析:赫尔巴特第一个试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过程四阶段说。
  2.ABCDE解析: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做中学”的过程中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等几个阶段。
  3.ABCDE解析:教学活动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没有固定形式。
  三、填空题
  1.教育任务教育目的
  2.以教学为主
  3.引导性简捷性
  4.思维能力
  5.赫尔巴特斯宾塞
  6.发展智力
  7.学生教师
  8.领会知识巩固知识
  四、简答题
  1.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学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①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②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③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教学与智育是两个相互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智育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完成的,但教学并不是智育的唯一途径;智育是教学的任务之一,但也并非教学全部任务,教学同时承担着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我们决不能把两者等同。一方面,教学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将阻碍全面发挥教学的作用。
  3.(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师教的活动是属于变革和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的范畴,学生的学习活动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但它又不同于人类一般的认识过程。而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间接性;②引导性;③简捷性;④交往性。
  4.(1)教学担负着传递人类认识成果,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使命教学是一种专门组织起来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通过教学能较简捷地将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精神财富,使他们在短时间内达到人类发展的一般水平。通过教学,可以使人类文化代代继承发展。(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的作用直接地、具体地表现存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首先,它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局限及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其次,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3)教学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以教学为主,要求大部分时间用于教学,在内容上以学书本知识为主,在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第一,以教学为中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学校的产生使教学与生活分化开来,教学成为学校的独立活动。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是学校教育区别于其他机构的根本所在。第二,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在各种教育途径中,教学所占时间最多,工作比重最大,计划性、系统性更强,更能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要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苏联20一3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的经验教训都说明,否定以教学为中心,教育质量就没有保证。而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则可以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答案要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①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②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①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②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知识不等于智力,而发展学生的智力也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发展他们的智力。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具备以下条件: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第三,重视学生操作能力和参与意识的培养,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时间和空间;第四,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④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相统一的规律。①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②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③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统一的规律。①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②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本文共有 2 页,当前是第 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教师资格考试通关必备网络课程免费试听>>
教师资格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会员专区 - 客户服务 - 疑难解答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 cn.cityy.cn 城市网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教育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