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贸
国际商务师
考试指南 | 考试资讯 | 复习指导 | 试题库 | 理论与实务 | 专业知识 | 业务外语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外贸 >> 国际商务师 >> 试题库
站内搜索:

2014年国际商务师谈判经典案例(2)
作者:城市网 来源:城市网学院 更新日期:2013-9-14

  谈判引导策略案例三则

  [案情]:1、霍华·休斯买飞机谈判中的先苦后甜

  美国大富豪霍华·休斯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但他也是个脾气暴躁、性格执拗的人。一次他要购买一批飞机,由于数额巨大,对飞机制造商来说是一笔好买卖。但霍华·休斯提出要在协议上写明他的具体要求,内容多达三十四项。而其中十一项要求必须得到满足。由于他态度飞扬跋扈,立场强硬,方式简单,拒不考虑对方的面子,也激起了飞机制造商的愤怒,对方也拒不相让。谈判始终冲突激烈。最后,飞机制造商宣布不与他进行谈判。霍华·休斯不得不派他的私人代表出面洽商,条件是只要能满足他们要求的是一项基本条件,就可以达成他认为十分满意的协议。该代表与飞机制造商洽谈后,竟然取得了霍华·休斯希望载入协议三十四项要求中的三十项,当然那十一项目标也全部达到了。当霍华·休斯问他的私人代表如何取得这样辉煌的战果时,他的代表说:“那很简单,在每次谈不拢时,我就问对方,你到底是希望与我一起解决这个问题,还是留待与霍华·休斯来解决。”结果对方自然愿意与他协商,条款就这样逐项地谈妥了。

  2、日本人最后期限策略的使用

  在谈判中,日本人最善于运用最后期限策略。德国某大公司应日方邀请去日本进行为期四天的访问,以草签协议的形式洽谈一笔生意,双方都很重视。德方派出了由公司总裁带队,由财务、律师等部门负责人及其夫人组成的庞大代表团,代表团抵达日本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在前往宾馆的途中,日方社长夫人询问德方公司总裁夫人:“这次是你们第一次光临日本吧?一定要好好旅游一番。”总裁夫人讲:“我们对日本文化仰慕已久,真希望有机会领略一下东方悠久的文化、风土人情。但是,实在遗憾,我们已经订了星期五回国的返程机票。”结果,日方把星期二、星期三全部时间都用来安排德方的旅游观光,星期四开始交易洽商时,日方又搬出了堆积如山的资料,“诚心诚意”地向德方提供一切信息,尽管德方每个人都竭尽全力寻找不利己方的条款,但尚有6%的合同条款无法仔细推敲,就已经到了签约时间。德方进退维谷,不签,高规格、大规模的代表团兴师动众来到日本,却空手而归,显然名誉扫地;签约,由许多条款尚未仔细推敲。万般无奈,德方代表团选择后者,匆忙签订了协议。

  3、朱总理入世谈判的出其不意

  出其不意招数使用非常奏效的是中国与美国的入世谈判,朱总理亲自出马参与谈判,使几近破裂的谈判最终达成协议。龙永图副部长对此有生动的回忆。他回忆说:“1999年11月15日,当中美入世谈判几乎再次面临破裂之时,朱总理亲自出面,把最棘手的7个问题找了出来要亲自与美方进行谈判。当时,石部长担心总理出面谈,一旦谈不好讲没有回旋余地,不赞成总理出面。总理最终说服了我们。最后,我方决定,由朱总理、钱其琛副总理、吴仪国务委员、石广生部长和龙永图共五位代表,与美方三位代表谈判。”

  “谈判刚开始,朱总理就对7个问题的第一个问题作了让步。当时,我有些担心,悄悄地给总理写条子。朱总理没有看条子,又把第二个问题拿出来,又作了让步。我又担心了,又给朱总理写了条子。朱总理回过头来对我说:‘不要再写条子了!’然后总理对美方谈判代表说:‘涉及的7个问题,我已经对两个问题作了让步,这是我们最大的让步。’美国代表对总理亲自出面参与感到愕然,他们经过商量,终于同意与中方达成入世谈判协议。”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在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达成了一致,中国谈判代表与美国贸易谈判首席代表巴尔舍夫斯基签署协议并交换文本。中国与美国谈判成功,为中国入世扫除了重大壁垒。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

  [案例分析]:

  我们提到的谈判引导策略的很多技能点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其中的几个组合在一起使用。技能点的选取关键还是要根据销售谈判的实际情况,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销售谈判人员可以灵活运用。本主体的三则案例体现的一些谈判引导策略有以下几个:

  先苦后甜

  在案例1中,由于霍华·休斯的脾气暴躁、性格执拗给飞机制造商留下了糟糕的谈判印象,但他们只是拒绝与其本人谈判,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霍华·休斯购买的飞机数量巨大,能给飞机制造商带来丰厚的利益。霍华·休斯的私人代表出马后很容易地争取了几乎所有的具体要求。纵观整个谈判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不经意的“先苦后甜”谈判引导策略的使用,霍华·休斯与其私人代表白脸与红脸的扮演利用了飞机制造商既想合作但又不愿与有恶感的对方打交道的心理,诱导其作出了妥协。

  最后期限

  在案例2中,日本人将最后期限引导策略的使用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不经意的交谈,日本人了解了德国代表团回国的日期,从而以安排旅游 观光来挤压谈判的时间,最后在谈判桌上搬出大堆资料的“诚心诚意”仍是为了对谈判时间进行压榨,德国代表团要应对繁琐的谈判,但是已经没有时间了,只好匆忙签署协议,损失了可能争取到的谈判利益。 

[本文共有 2 页,当前是第 1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国际商务师考试通关必备网络课程免费试听>>
课程 主讲 精讲班 习题班 报名 答疑 讨论
课时 试听 课时
国际商务理论与实务 张老师 50 试听 2套题 报名
国际商务专业知识 张老师 50 试听 2套题 报名

精讲班:学费200元/科,习题班:学费50元;老学员报名可享受九折优惠。

国际商务师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会员专区 - 客户服务 - 疑难解答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 cn.cityy.cn 城市网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教育 粤ICP备06023013号